取消

科技股重拾升势 沪指创反弹新高 业绩披露期深挖成长股机会

大众证券报2025-10-24 22:17

本周,大盘呈现震荡盘升的走势,上证综指周五一举创出反弹新高。本周,上证综指上涨2.88%,报收3950.31点;深证成指上涨4.73%,报收13289.18点;创业板指上涨8.05%,报收3171.57点;科创50指数上涨7.27%,报收1462.22点。对于下周市场,业内人士认为,经过连续震荡整理后,大盘选择向上突破,投资者在关注成交量变化的同时,可继续跟踪科技股的动向。

沪指创反弹新高

本周,大盘呈现高位强势震荡的走势。周一,沪指收出阴十字星,随后几个交易日收出四连阳。特别是周五,在成交量配合下,上证综指收出光头阳线,一举创出反弹以来新高,周涨幅接近3%。值得一提的是,“双创”指数本周强劲反弹。其中,创业板指一周上涨8.05%,科创50指数周涨幅为7.27%。从成交量来看,周一至周五,两市成交额分别为17376亿元、18739亿元、16678亿元、16439亿元和19742亿元。其中,周五两市成交额接近两万亿元。

沪深300指数本周上涨3.24%。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中,本周涨幅前10位的分别是中际旭创、寒武纪、天孚通信、新易盛、思源电气、立讯精密、阳光电源、沪电股份、鹏鼎控股、三花智控。其中,中际旭创本周上涨超过三成,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在中际旭创强势带动下,CPO概念本周涨幅超过9%。

从本周板块表现来看,通信、电子、电力设备、机械设备、石油石化、传媒、计算机、家用电器、汽车等板块位居涨幅前列,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美容护理板块走势较弱。概念股中,CPO概念、存储芯片、页岩气、PCB概念等板块领涨,黄金概念、草甘膦、种业等板块走势较弱。

记者注意到,本周在大盘震荡之际,银行、保险、煤炭板块成为稳定指数的重要力量。银行板块中,农业银行本周上涨4.86%,其股价一度连续十四个交易日收阳。保险板块中,中国人寿本周上涨8.75%。根据公告,中国人寿预计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567.85亿元至1776.89亿元,同比增长约50%至70%。在利好消息刺激下,中国人寿股价本周也创出反弹新高。

科技股重拾升势

本周,银行、保险、煤炭等权重股成为稳定大盘的重要力量,大盘企稳的同时,题材股活跃度明显提高。周五,上证综指创出新高,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双双大涨,当天表现较好的主要集中在科技板块。

根据同花顺数据,周五,元器件、航天装备、通信设备、半导体、消费电子板块领涨,焦炭加工、房地产、油服工程、酿酒等板块跌幅居前。元器件板块周五大涨7.03%,方正科技、广合科技、深南电路等个股涨停。概念股中,周五领涨的分别是存储芯片、CPO概念、MCU芯片等。

业内人士认为,存储芯片有望迎来“超级周期”,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供给端,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三家巨头在2025年上半年均执行了10%至15%的产能压缩计划。这些公司加速向新制程节点的HBM、DDR5、LPDDR5等高端产品迁移,放弃或减少利基型产品的生产,导致传统存储芯片供应紧张;二是需求端,近年来,AI技术发展对存储芯片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对存储容量和带宽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此外,今年以来,美国科技巨头持续增加对AI基础设施的投资,促使存储芯片需求急剧增加。

中泰证券认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重心将全面转向科技驱动和创新引领。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和外部技术封锁的现实,我国要靠自主创新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不仅要补短板,更要在人工智能、芯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实现原始创新的突破,掌握关键技术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市场普遍预计,随着“十五五”规划临近,商业航天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估值重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还提到要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持续关注成交量变化

对于下周市场,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应持续关注成交量的变化。

银河证券认为,国家“稳增长、稳股市”“提振资本市场”的政策决定了大盘的走向,流动性适度宽松环境延续、资本市场环境持续优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市场景气度上行。

国泰海通指出,10月20日,宇树科技视频号发布H2仿生人形机器人,该款机器人高180cm,重70kg。宇树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优势显著,技术与产品持续迭代,建议重点关注机器人生态链的投资机会。

华鑫证券一分析师告诉《大众证券报》记者:“本周大盘震荡盘升,沪指周五创出新高,大盘维持中长期上升趋势。下周,投资者应注意板块轮动的节奏,在关注成交量变化的同时,可继续跟踪半导体、芯片、消费电子、稀有金属等板块的动向。临近三季报收官,下周投资者在挖掘成长股机会的同时,还需要规避绩差股业绩风险。” 记者 汤晓飞


• 声明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

字号
常规
取消

链接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