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券商12月策略: 年底超跌赛道或迎来逆袭

大众证券报 2023-11-29 22:18

本报记者 张曌

在经历10月底以来的一轮反弹行情后,近期市场呈现出较明显的震荡调整态势。展望后市,有券商认为,外部环境改善对短线市场的驱动力已经边际减弱,后续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或转为国内的经济和政策预期。也有券商认为,年底超跌的赛道股可能会有逆袭,半年内超配金融类,如证券、银行,未来1-2年内战略性配置上游周期。

中邮证券:

关注科技板块机会

11月A 股市场整体呈现先涨后跌的态势,各大指数涨跌不一。板块方面科技板块表现较强;申万一级行业中传媒、煤炭、汽车等行业领涨,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建筑材料等行业跌幅居前。

从基本面来看,10月经济数据出现分化,PMI再次回到荣枯线之下,出口不及预期,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等均指向经济复苏势头放缓,但社零与工业生产仍呈现平稳修复的态势。分化的经济数据很难使市场对经济复苏形成较强的一致预期;从资金面来看,在外围扰动缓解的情况下,北向资金的流出趋势有所放缓,但宏观预期不确定性依然较强,更多投资者仍选择观望,市场整体资金面呈现较明显的存量格局;因此经济数据的分化和资金的存量博弈也导致了现阶段行情大盘股偏弱,小盘股活跃,主题投资盛行的现象。因此,在海内外多种因素都有望迎来改善的情况下,后续市场行情或偏向乐观。

配置方面,建议关注受益于政策刺激加码和三大工程提速的地产链;同时,建议持续关注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包括受益于华为催化且周期有望见底的半导体和消费电子;建议关注行业景气度高且受益于华为汽车、智能驾驶等催化的汽车链。此外,建议关注估值处于低位且受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催化的医药生物板块。

信达证券:

反转力量正不断累积

展望未来半年,A股存在三个反转的力量:(1)政策底、超跌修复:由于AI产业趋势尚未被证伪,互联网监管和疫情对计算机和传媒基本面的负面影响基本结束,TMT估值很难跌回原点,季度调整可能已经较为充分,有望逐渐止跌。(2)库存周期反转:库存周期是经济短周期波动中最重要的力量。库存周期不会消失,一旦反转会对股市产生半年以上的正面影响。1990-2009年,日本经济在失去的二十年中,在库存周期下降末期到回升初期,日经225指数很容易出现半年以上的反弹。(3)房地产销售企稳改善:房地产销售已经跌到了合理需求水平之下,随着政策的变化,2024年存在销售反弹回升的可能性。这三个力量先后发力,将会形成反转的三个阶段。

行业配置建议:年底超跌的赛道股可能会有季度逆袭,半年内超配金融类(证券、银行),1-2年内战略性配置上游周期。季节性趋势主要体现为:每年1-9月较强的消费成长,四季度大多会走弱,而金融低估值类四季度反而较强,今年1-9月成长赛道股调整剧烈,四季度反而有可能逆袭。熊市结束后第一波反转最强板块和前一轮牛市相关性高:2008年底反转初期周期股最强,有2006-2007年牛市的影子,和2009-2010年最强的消费成长相关性不大,2012年底反转初期银行最强,并不是2013年、2015年最强的TMT,2019年一季度反转期间最强的是白酒、TMT、证券,有2013-2015年和2016-2017年牛市最强板块的影子,和2019-2021年最强的半导体新能源关系不大。

国金证券:

反弹行情尚未结束

影响A股走势的核心变量没有“动摇”。年内国内经济基本面将维持“非核心因子”属性,且不会拖累A股调整。2024年国内流动性或将升级为核心因子,“宽货币”或驱动A股率先“再涨一波”。展望12月A股上涨动力大概率仍将维持“单一”的受美债利率下行影响,且美债利率早在11月已较大程度释放了下行压力,因此,对于年末推升A股的动力或边际减弱。当然,市场仍旧期待年底政策预期,倘若“宽货币”“宽财政”等预期兑现,市场上涨动力或将有所增加。

综上,本轮A股反弹行情尚未结束,但短期内上涨动力或环比减弱,维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建议不追高,而敢于逢低介入。风格层面,展望12月甚至2024年一季度,判断成长风格仍将是市场主线,其中,预计主题投资、中小盘、甚至微盘占优的逻辑将大概率不变。

12月行业配置:维持紧握成长主题“抢反弹”。成长大概率轮动,建议均衡配置,包括:汽车,尤其是“智能汽车、无人驾驶”大赛道的确定性机会,无人驾驶的政策性支持文件出台,将有利于产业加快扩张、渗透; AI尤其看好电子、传媒及计算机,将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拐点回升、AI科技加快升级及中美关系缓和;医药生物,尤其CXO及创新药将受益于美国利率中枢下行及机构加仓;机械自动化(包括机器人、工业母机等)更受益于行业景气周期筑底回升、中美关系缓和;电力设备有望反弹,受益于供需边际改善及中美关系缓和。记者 张曌

• 声明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

字号
常规
取消

链接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