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上半年盈利预降九成后 韦尔股份最高点减持的高管撤退了

大众证券报 2023-07-28 21:59

本报记者 陈陟

半导体行业周期阴晴不定,众人皆知。但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有想到,袭向CIS(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韦尔股份(603501)的暴风雨竟如此猛烈:公司此前公布中报预告,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此时,距离韦尔股份吞下豪威科技(CMOS业务主体),切入CIS赛道仅过了4年。

4年来,豪威科技的排名始终未能再进一步。著名科技研究机构Omdia的报告显示,2022年CIS市场,索尼的份额高达51.6%,三星为15.6%位居第二,韦尔股份旗下的豪威科技为9.7%,依旧处于第三。

这段相辅相成,曾被世人广泛传颂的动人商业故事似乎遇到了一道高坎,韦尔股份能迈过去吗?

都怪智能手机不好卖

韦尔股份上一次交出如此“糟糕”的中报成绩单,还是在2019年。那一年的前6个月,公司只赚了2528.44万元(归母净利润)。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也与半导体行业的周期底部有关。但与今时今日不同的是,韦尔股份那时的总营收才刚刚迈过15亿元。要知道,今年前3个月,其营收规模就突破了43亿元。

韦尔股份如今的行业地位已非往昔可比,但面对行业的周期底部,似乎依然办法不多。

按照今年前三个月的盈利情况看,韦尔股份二季度做了“亏本”买卖。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99亿元。而根据业绩预告,韦尔股份今年上半年盈利约为1.29亿元至1.93亿元。也就是说,其第二季度至少亏了约600万元。

分季度来看,韦尔股份刚在2023年第一季度结束了上市以来连续两个季度(2022年第三、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为负的尴尬纪录。彼时,投资者都以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即将步出低谷,可等来的却是又一次下坠。相比去年同期,韦尔股份扣非归母净利润减少了约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则至少减少了20.76亿元。

利润到底去哪儿了?韦尔股份的答案是,智能手机不好卖,公司只好“赔本赚吆喝”——降价去库存。

眼下,库存商品较多是最令韦尔股份头疼的事之一。根据其业绩预告,导致业绩预减的原因为在2023年上半年持续推进库存去化,公司毛利率因此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而在2022年,公司刚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13.59亿元,其中,为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高达8.51亿元。

近年来,韦尔股份的库存商品余额飞速飙升,该数据2020年至2022年分别为28.88亿元、56.81亿元、81.46亿元。根据最新公告,截至2023年6月底,尽管公司库存金额较2022年年末减少约4.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0.07亿元),但剩余库存金额依然是笔不小的数目,仍有约为50亿元。

而从存货周转天数来看,2023年一季报时已经高达318.81天,较2022年年末增长16.5%,较2022年同期增长31.84%,更是创出该数据2016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值。其未来的去库存压力似乎仍不小。但韦尔股份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的库存应该在合理范围内,甚至更少。”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库存去化情况究竟如何,随着时间的推进势必会揭晓。但摆在韦尔股份面前的难题或不止如何去库存,而是智能手机疲软的销量何时能支愣起来?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变淡,也是韦尔股份解释业绩预减时提到的另一点理由:“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价格承压,导致公司营收和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已从390百万台降至293百万台,逐年递降。

纠结的Fabless模式

智能手机虽然不好卖了,但也有例外。高端智能手机(售价600美元以上)销量节节高升。同样是在今年第二季度,高端智能手机对整个市场的贡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每卖出5部智能手机中间就有一部是高端机。

冲击高端也一直是韦尔股份的夙愿。其在业绩预告中直言:“伴随着以OV50H为代表的新产品量产交付,公司预计2023年下半年毛利率水平会实现回升。”资料显示,OV50H是韦尔股份于2023年年初推出的一款专为旗舰和高端智能手机打造的5000万像素高阶CMOS产品。

但理想和现实或多或少存在着差距。高端智能手机COMS的竞争已然白热化,索尼的看家产品IMX989声名在外,三星也在韦尔股份推出OV50H后不久,官宣了旗下新旗舰级定位产品,一枚2亿像素的全新CMOS。作为韦尔股份的老对手,索尼和三星的高端CMOS似乎自带光环——智能手机厂商更愿意在新品宣传中提到用了哪些索尼、三星的高端产品,主动提及豪威科技(韦尔股份负责COMS业务的主要子公司)的厂商并不多。

在高端市场声量不及索尼、三星的另一大原因,或也与韦尔股份是一家无晶圆厂的纯芯片设计公司有关。这种被称作Fabless(无生产线、专注于设计)的模式,导致相较于索尼、三星这样的IDM(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全套能力)公司,其产品的整体成本偏高并且产能也不够稳定。此前,OV50H的代工厂由台积电换作中芯国际,外界所传原因是或与台积电的代工费用较高有关。

对此,前述韦尔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也表示:“中芯国际的费用是会比台积电低一些。”不过,市场声音认为,韦尔股份明面上是实现了降本增效,背后实则是台积电代工价格上涨后,不得不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作出调整。

对于生产经营模式的局限,韦尔股份不是没想过办法,2020年时公司推出可转债募资计划,拟投入13亿元用于晶圆测试及晶圆重构生产线项目(二期)(以下简称“晶圆项目”),彼时其曾称此举是为了解决对单一供应商依赖带来的潜在问题与风险,包括委外加工成本高、物流成本高、交期长、异常反馈与处理周期长以及供应商不稳定等。

但才过了半年,韦尔股份就“食言”了,其修改了募集资金的用途——终止对晶圆项目的投入,转而投入约8亿元至晶圆彩色滤光片和微镜头封装项目(以下简称“滤光片项目”)。公司解释,在全球晶圆产能供需关系趋于紧张的环境下,要与供应链保持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

可从达产后的净利润角度看,滤光片项目的10354.88万元要低于晶圆项目(变更前)的20516.49万元约49%。不仅如此,根据最新的公告,由于部分设备交付周期较长,原定于今年7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滤光片项目被延期至2024年12月。

套现5.88亿元,    精准“逃顶”的高管为何离职

就在高端产品竞赛的关键时刻,韦尔股份却“憾失”一员猛将。7月,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纪刚辞职而去。纪刚现年47岁,在韦尔股份已有十余年,不仅是名老兵,也是公司的得力干将。2022年,其在董事会中出任审计和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委员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纪刚的名字出现在了韦尔股份2022年的股权激励计划名单中,其获授股权数量为10万股。此番离职味着其选择放弃这笔股权激励。不过,按照该股权激励计划以2021年净利润为基础,2022年至2024年的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2%、35%、50%的行权条件来看,不仅2022年未能实现,2023年或也难以兑现,纪刚此时出走自身的损失或也不大。

翻看纪刚的履历,他与韦尔股份交集颇深。其2007年便进入韦尔股份出任副总经理一职,工作期间还在无锡中普微电子、上海韦孜美电子科技、上海夷易半导体、江苏韦达半导体、北京豪威科技、绍兴韦豪半导体、绍兴越豪半导体等多家公司担任着(过)董事、高管。

截至2022年年底,纪刚共计持有韦尔股份505.65万股,在高管中的持股排名仅次于公司创始人虞仁荣,其期末参考持股市值高达3.9亿元。

有趣的是,从韦尔股份决定吞下豪威科技,公司股价开启一路狂飙模式后,纪刚几乎同时启动了减持开关。Wind数据显示,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纪刚累计减持套现金额或达5.88亿元。

特别值得点出的是2021年的一笔1.29亿元的减持操作,纪刚实现了绝大多数投资者梦寐以求的精准“逃顶”。这笔减持动作发生在2021年6月17日至2021年7月12日之间,从韦尔股份对应的收盘价(前复权)来看,7月12日当天其股价是252.07元/股,为公司上市以来的最高收盘价。至此之后,韦尔股份股价一路向下,如今较高点处已“腰斩”。

热衷减持且精准高点减持的纪刚,选择在交出这份预降的半年报预告后抽身离去,背后是否意味着其不看好韦尔股份未来几年的发展。对此,韦尔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属其个人原因。”

记者 陈陟


• 声明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

字号
常规
取消

链接复制成功!